倪可风 官方网站

http://nikefeng.zxart.cn/

倪可风

倪可风

粉丝:30803

作品总数:14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倪可风,福建连江人,生于197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现为海峡都市报副总编、福建省易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州市中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艺术传播中心主任。 ...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小楷2000/平尺 中楷1000/平尺 榜书1000/平尺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3000/幅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关于书法的坦白 (倪可风)

 

  缘起: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当一个你熟悉的人向你问了无数个关于书法的问题后,我的神经居然雀跃不止,因为其中有许多我从来没有想到,也不曾听闻过的话题,在她的笔下就这样流淌开了。作为答者,我只能一一努力地回想,寻找可能的与书法相关的蛛丝马迹,于是有了这一份“关于书法的坦白”。

  1.书法之美给你的第一次映像,是什么样子的?发生在你的哪个年龄段?请做一个叙述。

  答:真正体味书法之美,应该是在大学时,当时看到学校的一位书法大家李志敏在中日书法交流笔会上振笔草书,磅礴之气跃然纸上,第一次让我看到了原来书法可以这样写,这样气势逼人。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陶醉于大草,尤其是张旭古诗四贴,可问题是你看老师写的那么轻松那么怡然,而自己却拼了劲地按下笔,把笔揉来转去,似乎也是一气呵成,一种草书做派,却终究不得其法。

2.你所认知的基本书法工具,笔///砚,是从哪一件开始?

 毫无疑问,是从笔开始的。从小我家的笔筒里就有毛笔,因为老爸也写得一手好字,柳体。

3.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书法是“有用”的?它给你带来何种用处和利益?有过“写了也没用”的心理吗?

 其实,书法“有用”与否都不是我所着意的,或者说从未着意过。当初学书法,只是觉得自己的字写得太差了,要让自己的字稍微好看点。不过,当你越来越投入,而且慢慢开始受用时,她的利益也就显现出来了,在笔墨与纸的交融中,你能越来越感受到快乐。当然,这一个过程也是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当“书法”已经不可避免成了你的一个标签时,她已然变得“有用”起来。这几十年,我唯一不变的兴趣就是书法,然后就是易经,直到目前的佛学。我想,这三个名词可能将伴我终生。

 

4.在你童年所生活的乡村,你的邻里乡民,他们对待书法的态度是什么?你所能记住的他们对书法的一句评价会是什么?做个比较,在你成年以后,你在城市生活里所了解的居民邻里,他们对待书法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的童年是在小镇长大的,他们对书法的认知无非就是“毛笔字”,对书法的评价就是“这毛笔字写得不错”;而如今,普通的居民依然存有这种想法:书法就是毛笔字,最大的功效就是挂在门口的春联。当然,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书法也是一门艺术。而对书法艺术的评价,则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4.你所接受的有意识的书法训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由谁给予你?持续多久,成绩如何?

  有记忆中的训练,大概是从小学三年级吧,那时每个人都要写毛笔字。我记得那时写的字是临我老爸的,他常常把柳公权玄秘塔的字临一张下来,然后让我跟着练,断断续续也写了一年多,后来就没写了。真正的训练,应当是大学,那时在校听老师讲学书法要从欧阳询的《九成宫》开始,才能入道——因为欧体上承北魏碑体下启盛唐楷法,就一路练下来了,从此不再中断。大学四年花大书法上的时间占了我业余时间的一大半。那时北大三角地的广告宣传栏上也留下我不少的“墨宝”,后来还因此当上了北大学生书画社副社长,这是我在北大混到的最大“官衔”。

5.从简单的技术性摹写,到有意识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古文字,这样的转换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书写的过程中,你会如何评价古汉字?你对哪些古汉字发生偏爱?

  似乎是从1990年起,北大就开始办“书法研究班”,那时全国各地的书法家都来到这里学习,欧阳中石等老一辈书家都来授课,那时只要有空,我就跑去听他们的课,受益匪浅。也就是在那里,我听到了考古系教授高明讲授的《古文字学》,只听了一节课,第二节课就被高明教授轰了出来,因为他说我没有听课证,也没交费,不能上。要说对北大的坏印象,这是最深刻的一个。那时的北大,其实你只要愿意上其它老师的课,只要位子够,一般不会被赶出来的。后来,因为学篆刻的缘故,就开始慢慢介入篆书,并有意识地涉猎金文。

  古汉字是最耐人寻味的。我第一次接触到《说文解字》,是在我老爸的书柜里,那时的我还对古汉字没什么感觉,只翻了几下就过去了,觉得太难懂了。后来,当我开始学习篆刻时,我爸送了我一套《金文汇编》,如今,这一套《金文汇编》仍是我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最有意思的是,最早见到的那本已然发黄的《说文解字》也被我收入囊中。

  古汉字相对于行草,有一种别样的古朴之美,很豪放。不涂脂抹粉,却有一股纯粹的自然体香,举手投足间,不忸怩不做作。可惜,我如今仍无法掌控这种书写`技巧。“人“字,是所有古汉字中最有创作空间的一个字,你想怎么想都可以,站着跪着趴着侧着,什么姿势都可以,百无禁忌,这正如生活中的人,你只要认准了一种姿态,就可大胆地走下去,无需顾忌别人的风言风语。

6.古汉字这样的象形文字,在摹拟自然和生物行为中成形,你会怎样描述自己在书写中对自然、对天人合一的认识?

在古代书论中,有很多对书法与自然生态对应之美的表达,如梁武帝萧衍曾说:羲之书字势雄逸,如跳天门,虎卧凤阁。李嗣真《书后品》说他: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书谱》中有更多此类的溢美之词。事实上,书法的美,在书写过程中,你无法会有具象的体会,比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感觉,但却会因为书写的愉悦感而达到这一种与自然契合的妙境。书写的过程是个很个体化的体验过程,真正好的作品大都是在心手双畅的过程中完成,这一过程不局促不纠结甚至也无需带着什么大悲大仇,只是当你觉得感觉来了,铺开纸,就着墨,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就象热恋中的情人,你无需太多的暗示,甚至连一个眼神都不要,只需轻轻一触,一切就自然而然地展开了。所谓的天人合一,不必在意这样的描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片天空,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佛性一样。你要做的,或者努力的方向,就是去打开那一片天空,这样,就天人合一了。

7.《兰亭序》是书写和文学以及哲思结合的美之典范。但每位书家必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你怎样描述专属于你的《兰亭序》?

对于《兰亭序》,我的心情很复杂。我记得刚开始学行书时,我一直对临《兰亭序》不得要领,而且还有点不以为然,觉得此贴过于秀媚。虽然古来书论都对其给予了“天下第一行书”的评价,而且还有根有据地说有人得其雄,有人得其秀,有人得其劲,不一而足;但我仍然对她提不起兴趣,只对其它的王字感兴趣,如〈丧乱贴〉等笔力雄劲、结体方正者;后来就转学米芾、王铎。奇怪的是,当我慢慢地对宋明行书有所感觉后,突然间就对《兰亭序》升起了浓厚的兴趣,那种可读可品可思的境界,确实不是一般的作品所能达到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如果说真有天人合一的作品,则非《兰亭》莫属。

临《兰亭》,必须在非常愉悦的状态下,如果窗外还有一丝丝的轻风那就更妙了,那时,你自然就会融入兰亭的境界,从“永和九年”慢慢契入,一笔一画悠悠流转,或驻或走,或实或虚,气定神闲,最终你就会体悟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受于斯文”的感慨。

8.除了《兰亭序》,你认为什么样的文学最适合你的书写?请举例说明。

  在我的书写中,更多的是古典诗文,当然也曾经尝试过当代诗歌,比如当初被误为是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所写的三幅都被朋友们收藏。有时,我会拿起笔,无所谓主题的下笔就写,边写边想,有时自成诗文,有时则只是字与字间的组合,我将之比拟为“陌生人的擦肩而过”。比如,我拿起笔,会在起笔时随意写下一个“云”字,然后就顺势写开了以下的文字:天无碍花常驻,人生无常我留******在这种书写中,有时能获得很好的愉悦感,甚至有个别组合特别地让我兴奋。往往在这个时候,我就会体会到那一种“无意于佳乃佳”的深意。

9.什么样的情绪会鼓励你的书写?如果书写是倾诉是寄托是爆发是放纵,那么,书写后的情绪,是否都会毫无例外地归于平静?说一个关于独自书写的夜晚

  一看这个问题,就知道其实你对书法的情感是了解的。人生无常,人的情绪亦无常,所以无论开心郁闷,在书写的过程中都会慢慢归于平静,这正如气功的站桩或是佛道的禅坐,在挥写的过程中慢慢会因为关注到笔画的承转起合而慢慢地忘掉最初的心情,最终“复归于平静”。曾经在学校里,因为受到一位老师的误解,回宿舍后写了一幅“大气凛然”,居然很解气,很受用。

  写字的人大多是在夜晚,尤其是象我这样早晨赖床的人。一般情况下,如果没什么事的话,又加上兴致来了,我可以一口气写到凌晨一两点。这样的夜晚,都是最自我的夜晚,没有任何干扰,只有深夜中偶尔亮的一两盏灯,从窗外照过来,你会觉得这世界,你是独一无二的,你甚至可以拥有整个世界。而在笔墨的交融下,黑白世界显得纯静无杂,笔墨能传达的讯息或者快感,甚至用文字都难以表白。我曾经在微博上这样比拟过书法的快乐:“书法究竟是什么?在过往的评论中,多数人将之归于心灵艺术,很多书家也乐于称之为灵魂乐土。可乐在哪缘何乐,却不甚了了。我想,能真正阐明书家之乐的在于“摩擦生乐”,一种对笔墨纸随心所欲的控制所实现的快乐。换言之,这种快乐与男女之性爱之乐同属一个层面。只是性爱之乐必随年龄之增而递减,而书家之乐则是递增。“

10.女性在你的书写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出现?在你身边的女性,对你的书写行为是赞同还是反对?与你共同书写的女性,你会对之发生爱慕吗?女性和男性对于你的书法作品的评价,会给你带来不同的影响?

  目前在我身边的女性,除了我女儿就是我老婆了,女儿总觉得她爸的字虽然不错,但觉得写字是个很无聊的行为,所以曾经跟她爸学了几天后就不学。而孩子她妈,倒真是我书法成长过程中并不可少的一个见证人甚至是评判者。每每有新作完成,总会让她先评判一番。她不是以书家专业的眼光来判断,而是直觉的美与丑,或者空间布局的杂与趣。对于个别的字,她或表达说,这个字好象一个人在跳舞,那个字象一个小老头,等等。跟她探讨作品,是个有趣的过程,对我空间布局很有帮助。书写其实算是一个孤独的很自在的过程,而这过程,是不需要任何旁人在场的。爱慕女性,对现在的我而言,已不再是个话题了。因为我深信佛所说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爱必然有恨,何必去招那么多的风雨,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快乐就行了。别人对我的作品的评价,我会努力听取,不过,书法不同于别的什么,不是想改就能改的,她需要时间的锤炼。

11.在你所了解的书人书事中,“东床快婿”王羲之是否唯一同时得到书写和爱情的书家?如果说,是他的爱侣、“女中笔仙”郗璇使他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家,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你向往他这样的人生吗?你曾经努力争取过在情感与书写上“不负此生”吗?

 这是个伪命题,王羲之的成功其实与他的爱侣没什么必然联系,他的成功得益于卫夫人教了他用笔之法。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书家为了博得女人欢心而一心练字,并最终博得美人归的。在这十分世俗的时代,如果说有人因为书法作品而卖了高价成了富人,那倒肯定是能博得美人一笑的,因为这跟艺术无关,跟后面的“money”有关。东晋时代的人们,倒真是很有个性的,从《世说新语》中可见一斑。那个时代,政府的辐射力可能没现在这么强悍吧,也没有所谓的意识形态,士大夫阶层过得倒是优哉游哉的日子。这种生活倒是我所羡慕的。其实,王羲之与郗璇并无所谓的爱情与书法双丰收,当初东床选婿,只是郗太傅的个人行为,他女儿并不知道,可见《世说新语》:“郗太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当然,两人的婚后生活倒令人艳羡,毕竟羲之并未纳妾,而郗氏也为他生了七子一女,也算恩爱白头了。

  情感上“不负此生“很难,毕竟曾经的爱恋风风雨雨,如今再回首皆成往事,如烟如云,该负的也就负了,不可改变。而书写上的”不负此生“倒是可以成为一个追求的愿景:当我在临离世时,也能象弘一那样写下”悲欣交集“就可以了。弘一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宝藏,可有谁知道他曾经挚爱的日本妻子的踪迹?

 

12.我想知道以下词语和你的书写之关系:

自由与书写

坚持与书写

妥协与书写

放弃与书写

宽容与书写

空寂与书写

自我与书写

这样的关系叙述,都请举出一件事情,或一个具体细节

  自由是书写的最大快乐,在这样的境况里,笔就是你的六脉神剑,想发就发;坚持是书写的成长之路,没有坚持很难有突破;对我而言这点最明显,在我书写的历史里,最快乐的时光属于独处的那一段日子,每天早上一起床,先到书房涂上几笔,那一阵子感觉特别充实,也忘了尘世间的烦琐;妥协与书写,没这回事;放弃,从没想到;宽容,似乎与书写没什么关联,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无非是随着对书法精神认识的深入,对不同流派的书风更加宽容了;空寂,这是书家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当书法欣赏水平大于实践水平时,你会产生一种惶恐感,不知道再写下去有何意义,这时的坚持,就是一种空寂感,或者是种习惯。你写不出愉悦写不出灵动,写着写着你会生出一番落寞一种无奈。自我,这是书写的一个境界,当自己能驾轻就熟地掌握了一种书写技巧后,你慢慢就进入自我书写的状态,此时的你内心是充盈的丰满的。此时,没有任何外在的因素可以让你离开书法了。因为,书写已成为了你的一个符号特征。

13.书家的偶像。古往今来的书法家中,哪些是你的偶像或效仿的对象?为什么?你能列举从10岁到40岁这30年中曾经影响你的书法家吗?

  王羲之、张旭、怀素、米芾、王铎;小时候学的是柳体,到大学开始学欧体,然后学隶书、魏碑、草书、行书、篆书。在学书的过程中,有几个人对我影响很大,一是林散之,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时间专学林老的焦墨草书,对草书的迅速感把握得较好,1997年福州迎香港回归书法展,仅有的几个获奖者,我是其中一个,就是以林散之的草法来写的《过零丁洋》;后来又专攻米芾王铎,此后有一阵子对弘一书风很感兴趣,以至于我如今写的碑体,有人说有弘一之风。如今的我,还在书法的海洋里努力地奋浆向前,生怕一不小心就落水了。四十不惑,本来就是多事之秋,愈发明白人生当做减法的道理,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懂得“简净“才是书法的大美,那些笔墨缠绕的布局,也愈来愈不喜欢了。洁静精微,这四个字成了我未来的书法追求。

14.书写与用笔。用笔构思,全凭天分。请举一件作品,说说你自己的用笔与临摹过的古人有何不同。

  比如我挂在办公室的“智慧如海“这是我2010年开始首次尝试的字体。这种字体以方笔为主,以碑体的风格写,似碑非碑似隶非隶,应该说与众不同,当然目前仍不成熟,但很多朋友都说有味道,有人甚至说有弘一的风骨。自已的感觉是在写这些字时,夜很深很静,写得也慢,似乎在面对着佛在忏悔,一点一画,都非常虔诚。

15.书写的章法。在我看来,这无非是一种平面设计。这样的结论你认同吗?为什么?

   不全然。如果仅是平面设计,那就是说书法是可以一笔一画地设计,其实书写者都知道,所谓的全部设计是不能的,因为在书写过程中,无法做到一一对应,最多只是接近设计,如果是真正的平面设计,那就是象古人的双钩描摹,可这是书法创作吗?

16.“高山仰止”的感觉,会让当代的书家一无是处、走向绝路。知道自己永远无法与古人并肩,你会绝望罢笔吗?现在,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在书写(包括读帖等等)上?

  其实,你与古人同。就像我明知道我不可能吃成一个胖子,但我仍然要每天吃饭。人比人气死人,高山仰止,但老是仰头,会落枕的,所以啦,还要时不时地低头赶路。每天平均一个小时吧。

                                  (此对白完成于2011年)